我国的民营医院发展历史,至今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,在这短暂的时间内,中国的民营医院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从弱到强。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,腥风血雨,大浪淘沙。
摸着石头过河是每个民营医院发展过程中的最简要通俗的描述。没有成功经验的借鉴,靠捕捉市场,与公立医院的差异化的竞争,不断修正、调整、完善、提高自己。
纵观当下的我国民营医院成功的也好,失败的也罢,挣扎的也好。民营妇产医院,大多数都共同面对的是发展的“瓶颈”。
就是如何改变,如何突破,如何持续健康发展的困惑,都归结为“模式”的探讨,“模式”即是医院发展解决方案。诚然“模式”不是万能的,不可能对每个企业都是救命良方。
只有辩证性学习和吸收,结合自身特点,和当地市场环境,才会取得效果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。红海的血腥,蓝海的迷茫。业内众多的精英和老板们都在探索和思考。
一、金字塔形结构,“以产带妇”
以民营医院为例,大部分都是从“女子”或“妇科”医院演变而来的。
近几年新开业的妇产医院更是超前,投资更大。作为一家专科医院,必须有相应的外科、儿科、新生儿科、内科等作为基础,能够对妇科疾病合并其他疾病的抢救、治疗处理,同时承担医院周边地段的社区医疗服务,预防保健的职能。
产科作为高端,是因为它的风险巨大,技术含量要求高。WHO评价一个国家的医疗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新生儿的死亡率,孕产妇死亡率的比率。
能够做好产科,就能证明该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。产科做实、做好了,就占领了医疗技术的高度,门诊量自然就会上升,妇科疾病就诊患者就会上升,造就了健康发展的妇产医院。
以妇科为中端产品结构,以“妇科炎症”、“人流”、“不孕不育”等常见病、多发病等作为重点。同时也是盈利的重点来源。
二、延伸服务,异业联盟,可持续发展
前几年妇产医院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时段,经过几年的行业积累,大格局基本确定。随着获取新顾客成本的愈发昂贵,即便不排除会出现个别“黑马”,但大多数新入局者失去了时差优势,赶超的可能性不大。
可以思考如何将人口红利变为经济效益,才是民营妇产医院的最终目的。
1、产后的母亲完成了繁衍后代的伟大任务后,产后机体虚弱,身体恢复,都是医院的商机。产后盆底康复,产后身体塑形,产后催乳都是为产妇服务的新产品。
2、很多城市公立妇幼保健院周围,存在很多的孕产妇、婴儿用品商店,这种现象就是产科医院带来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异业的商机。
医院内设置这样的小型商店,包括燕窝、人参等滋补品的高端商店,这些就是异业联盟,方便患者的共同盈利模式。
3、产后月子会所,已成为一、二线城市的朝阳产业,妇产医院可以为月子会所的顾客提供产后医学技术的指导,对新生儿提供喂养的指导,对产妇提供母乳喂养的指导,同时还可以对产妇和新生儿患病提供及时的就诊救治。
4、基于消费者更是对母婴知识有强烈的需求,很多的亲子互动、育儿交流等无法从线上完成,需要通过线下医院来进行。
相较于传统母婴品牌在线上运营的经验,妇产医院将更多的精力放置在平台运营、顾客培育之中往往比砸广告更有效。